时间: 2024-08-01 19:14:08 | 作者: 新闻中心
2022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遇到多重挑战,其不确定性及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需求端暂时性萎缩、国际地理政治学冲突等多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公司聚焦主营业务,充分的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逐步优化人才配置。公司管理层严格按照董事会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积极应对,通过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优化物流运转模式,完善生产的基本工艺链等,极大的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经营业绩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抵御市场波动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按合并报表口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14,579.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56,981.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53,897.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31%;实现每股盈利人民币0.6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64%。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环境、政策导向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情况。
2022年,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原材料成本飙升、以及地理政治学等因素影响下,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世界汽车行业再度经历了疲软的一年。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发布的全世界汽车产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汽车销量约为8,162.9万辆,同比下降1.3%。2022年,仅中国、墨西哥、印尼、泰国等八个国家的汽车市场销量呈同比增长的态势。除俄罗斯外,其余各国的汽车销量虽然较2021年有所下跌,但跌幅均未超过10%。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汽车行业克服了诸多坏因冲击,走出年中波动震荡,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增,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稳定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远高于行业均值。新能源汽车方面,得益于供给改善、油价高企、政府补贴以及车企保价促销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连续第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渗透率逐步提升,整体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
公司主要是做汽车内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在上海、浙江、美国、法国、墨西哥等地均建有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并在日本、韩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捷克等国家设立有境外销售和服务网络。公司已成功实现与整车厂商技术开发的同步化、配套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售后服务的一体化,是全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细分行业龙头。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汽车的顶棚系统和座椅系统的内饰件,包括遮阳板、头枕、顶棚、顶棚中央控制器、扶手等汽车内饰产品。公司已与全球主要整车厂商建立了产品研究开发和配套供应关系,客户包括宾利、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特斯拉、Rivian、丰田、本田、日产等国外主流整车厂商,以及上汽、一汽、东风、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优势汽车企业。
公司始终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和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公司于2003年通过全球零部件行业的通用标准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整个产品研制过程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化。产品研究开发过程大致可划分为报价与立项、产品设计、过程开发、量产准备四个阶段。
经过多年经营管理,公司已建立起《供应商管理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并形成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公司对原材料供应商设置有严格的评审程序:当新项目进入量产前或批量生产后发生工程更改,供应商须向公司供货商管理工程师提交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申请批准;公司每年根据供货产品质量、交货期等指标对供应商进行供货业绩和质量保证能力评审。
公司日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化工原料、钢材、工程塑料、面料及电子元器件等。通常情况下,公司将按照每个客户的特定要求、生产耗用量及其市场行情报价波动特征而选择性的采取不同采购模式。整车厂商出于保证产业链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对于部分针织和PVC面料、控制开关等材料往往要求供应商实施定点采购,其同时指定合同价格、期限和供货方式等合同条款,上述采购模式将有利于维持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对于非定点采购的情况,公司将在通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名单中择优选择原材料供应商,其中工程塑料、钢材、化工原料主要以市场行情报价逐笔采购;而EPP树脂、调角器及部分非指定的面料和控制开关的采购则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全部作为整车专用件,通常情况下仅配套供应特定厂商的特定车型。基于控制经营风险和提升资产运作效率等因素的考虑,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理念,根据与整车厂商签订的框架性销售协议安排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批量生产计划。整车厂商作为整车配套市场的核心,在整个OEM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部分非核心业务通常外包给一、二级配套供应商进行生产,而第三方研发生产的零部件在生产完成并达到质量和技术标准后,交由整车厂商完成最终的整车组装工作。
就公司生产流程而言,首先,生产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等生产信息,结合库存情况和车间生产能力,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表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作为采购、生产准备的依据。生产计划表作为滚动计划,可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做修改;其次,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并按照ERP的操作的过程向仓库领取物料。对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的部分注塑模具以及面料复合工艺,公司则通过外包方式来进行加工或操作,但各期外部委托生产的发生金额占公司经营成本的比例较低。
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整车配套市场(OEM),并与国内外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总成(或一级)供应商形成直接的配套供应关系。遮阳板、头枕、顶棚和顶棚中央控制器等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对外出口。由于国内外整车厂商对于汽车配套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等要求严格,因此大多数的零部件采购合同包括技术开发和销售框架协议均由整车厂商与公司直接洽谈并签署。当整车厂商推出的新车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时,其将依据自己的生产要而选择由公司以直接供货方式供货,或以指定供货方式供货,即公司首先向其总成(或一级)供应商供货,再由总成(或一级)供应商完成组装后向整车厂商供货。
汽车零部件行业本身由于技术、质量、规模和品牌等实力的限制已形成一定的准入门槛,且前期客户还须对供应商履行严格复杂的资格认证及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因此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旦建立则相对较为稳固。
按照零部件行业的惯例,公司产品的销售全部采用自主品牌,虽然自有品牌在整车产品上未得到直接体现,但公司新产品基本为自主研发和设计,使用的专利及专有技术为自身所拥有,且市场开拓时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知建立在对“Daimay”品牌认同的基础上。
随着国际分工协作战略和全球采购经营战略在汽车制造工业的广泛推行,国内外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相互依存度逐步加强。由于消费者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均提出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整车厂商在选择全球供应商的过程中,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前瞻性研究和同步开发、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设置了严格的筛选条件。此外,零部件供应商正式纳入整车厂商全球采购体系前还须履行严格的资格认证程序,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合作双方大量时间和成本,因此双方一旦确立供销关系,其合作伙伴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
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及后续支持服务方面均已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已大量出口至北美、欧洲、亚太等海外汽车市场。在国际市场,公司作为一、二级供应商,为宾利、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特斯拉、Rivian、丰田、本田、日产等大型跨国汽车企业配套供应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市场,企业主要为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神龙、北京奔驰、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优势汽车企业配套供应产品。公司曾先后荣获通用全球优秀供应商、大众全球A级供应商、克莱斯勒战略供应商、福特全球Q1供应商、佛吉亚优秀供应商等资质。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技术探讨研究和开发设计。通过引进优秀技术人才,采购一流的实验设备、运用新型开发设计软件等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从始至终保持着研发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
公司主导开发的新型遮阳板灯开关结构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大范围的应用于大众车型;公司率先将LED灯应用于遮阳板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公司设计推出的具有360度旋转功能的顶棚阅读灯实现量产并应用于福特和克莱斯勒车型;公司成功开发的拉杆结构专利技术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大众等项目产品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公司已在同步开发、模具制造、检测试验等方面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
随着全球化采购的兴起以及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形成产业分工协作格局,零部件企业逐渐承担起更多的研发任务,因而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上的水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由于汽车产业中每一车型的生命周期逐渐变短,新车研发及其生产周期也相应缩短,因此整车厂商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新产品研究设计,具备同步开发甚或超前开发的能力。
同步开发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融入整车配套体系,透彻理解整车设计的理念和需求,并根据整车厂商的计划和时间节点配合整车开发进度,在第一时间同步推出相应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和最终产品。由于受研发实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具备与整车厂商实现同步开发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较少,而公司通过多年来慢慢地增加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已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中具有同步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拥有一支开发经验比较丰富的研发设计团队,在遮阳板、头枕、顶棚中央控制器等多个系列新产品上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从概念设计、三维建模,到数字样品匹配、快速成型,再到模具、工装、检具的设计和制造,最终完成实验验证,企业具有为全球众多主机厂同步开发全新平台产品的丰富经验。从2012年至今,公司参与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一汽、上汽、长城等国内外汽车行业巨头的多个研发项目。
模具制造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工艺环节。出于技术保密和资源配置等因素的考虑,公司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的核心模具和一般模具采用自主设计制作为主,委托外部加工为辅的模式。其中PU及EPP发泡模具、冲压模具、镁铝压铸模具、高频焊接模具和大部分注塑模具等均由公司自主设计,与外部委托加工相比,模具自主设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和准确地控制开发周期并保证生产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公司目前拥有较强的模具开发实力,并具备外来数据处理和交换、NC编程(数字控制机床的程序编制)和加工能力,能够承担模具设计、制造跟踪、编号及验证等工作。模具车间配备有国际先进的CNC(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通过采用慢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工艺,公司能够设计和制造镁铝合金压铸模、PU和EPP发泡模、注塑模、金属冲压模以及多种工装、夹具、检具,从而高效配合产品研究开发。公司的注塑模具和高频焊接模具等现已达到国内行业的先进水平。
公司建立了先进的检测试验室,配备有一流的试验设备,能够自主完成公司研发产品的相关验证实验。多年积累的实验经验使公司具备拥有成熟可靠的成品检验手段和检测的新方法,同时,通过建立《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制度,借助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对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和服务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测量和监控等等,保证公司产品从外观、性能、功能及其他物理特性等方面均能实现用户的要求。此外,公司在出口产品抵达海外仓库后会再次执行全面的成品检测程序,筛选出在生产、装运、仓储过程中存在外观受损或者质量缺陷的产品,以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公司的海外业务逐步扩大,北美及欧洲地区已成为公司非常非常重要的目标市场。面对汽车零部件日益扩大的国外市场需求,公司依据下游整车厂商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分布区域,已在美国、法国、墨西哥等地建立起生产基地。由于跨国整车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和售后服务等条件愈加重视,为满足整车厂商对于配套供应商在技术上的支持、项目开发和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要求,公司在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准不断扩大和提高的同时,针对北美、欧洲、亚洲等区域市场,先后在美国底特律、德国汉堡、韩国仁川、墨西哥锡劳、日本横滨等主要客户所在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派驻业务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各区域的市场营销和技术上的支持、项目开发和物流配送等服务。目前,公司已构建起覆盖18个国家的全球性营销和服务网络,具备了国内行业中领先的产品全球交付能力。
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销售服务网络,公司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反馈并及时跟进、供货和提供技术服务,既能保证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持续、稳定,也可逐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的标准化涵盖产品构造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和辅助工具标准化三个层面,通过执行标准化管理,公司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及其使用维护过程的可重复、高效率和低成本。
构造标准化:公司自2005年即开始推进产品构造的标准化工作,通过数年项目设计开发经验的积累,现已拥有多项各种类型的产品的构造标准化成果。产品构造的标准化成果大多数来源于于每个项目开发周期结束时的过程性总结与持续改进,并依照产品类型、功能、构造等不一样的属性进行分类,所有成果性文件交由公司自主开发的标准件、通用件三维数模管理软件统一管理。当执行新的设计开发任务时,研发人员根据整车厂商对产品功能性、安全性、外观性的具体实际的要求与已有的构造标准化成果进行比对,以圈定可参考的标准件、通用件范围,并进一步识别新项目开发的图形设计、用料参数、部件装配关系等。
材料标准化:在已执行的设计开发项目中,整车厂商通常基于特定部件、特定车型、特定成本控制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对零部件提出了差异化的物理及机械性能要求(如材料密度、冲击强度、延伸强度、热变形温度等),而生产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设计目标能否实现和是否经济。公司从已有的研发成果出发,根据部件类型、材料性能、加工成本的不同对可供选择的材料实施分类管理,以此来实现了生产材料的标准化。
辅助工具标准化:零部件前期设计开发及批量生产阶段需使用模具、检具、夹具工装等多种辅助性工具,但由于不一样的客户的差异化要求而导致上述工具往往不可通用于同一生产线。通过对辅助工具的设计的具体方案、配合模架和底板尺寸等实施标准化,公司大大简化了辅助工具的重复设计,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制造工具实现了辅助工具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同时上述标准化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因加工产品切换造成的设备换模时间。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提升经营管理的决策效率,公司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起以总裁为中心、副总裁为重要支点的管理组织架构。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均直接参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指导和控制市场开发、产品研究开发、质量监督、生产采购等各个业务环节。结合企业文化中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司自上而下已形成一整套直接、高效、透明的沟通渠道和管理机制,使公司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产品研究开发构思向成品批量生产的转化。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581,830.21万元,比年初上升10.82%;总负债为人民币155,700.58万元,比年初上升22.96%;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426,129.63万元,比年初上升6.96%。
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14,579.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56,98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53,897.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31%;实现每股盈利人民币0.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4%。
2022年,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原材料成本飙升、以及地理政治学等因素影响下,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世界汽车行业再度经历了疲软的一年。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发布的全世界汽车产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汽车销量约为8,162.9万辆,同比下降1.3%。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汽车行业克服了诸多坏因冲击,走出年中波动震荡,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增,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稳定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远高于行业均值。新能源汽车方面,得益于供给改善、油价高企、政府补贴以及车企保价促销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连续第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当前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已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汽车市场进入需求多元、结构优化的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智能汽车也已确定进入到大众化应用的阶段,汽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现在的汽车正朝着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转变。汽车新四化的发展使得慢慢的变多的新技术集成到汽车零部件中,对汽车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汽车零部件朝着“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美观时尚、智能集成”的方向发展。因此,从中长期看,为汽车工业发展相配套的本行业还有较稳定的发展空间。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制造专业化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向整车生产公司可以提供配套零部件。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行业相伴而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快速地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且具有民族品牌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从汽车零部件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看,国际整车企业普遍实施全球平台产品和采购策略,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能够具备与整车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战略相符的配套供货能力,因此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正趋向于全球市场、全球平台的全方位竞争。在发挥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以及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已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一定要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展望2023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促进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对于全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形态趋势,全年总销量预计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
公司将坚持打造“岱美”品牌在全世界内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口碑。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的发挥公司在汽车遮阳板、座椅头枕和扶手、顶棚中央控制器等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司产品全球化的供应能力,在生产、物流、仓储及技术服务等环节全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集产品研究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具有全球业务布局的汽车内饰细致划分领域的专业化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优秀制造商。此外,公司也将紧紧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品,推动公司产品从遮阳板等单个局部的汽车内饰件产品扩展到整个顶棚系统集成的大领域产品,来提升公司产品的单车供货价值,逐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公司从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的升级。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将继续减缓,消费需求将逐步降低,汽车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司明确持续进行自身管理和技术提升,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逐步加强生产运营工作,全方位挖掘市场资源,共同推进年度任务目标全面落地。具体工作包括:
1、提高组织效能,强化内部控制,持续开展提质增效,落实全面成本控制各项措施,以保证产品成本竞争优势,以更高的组织效能、更强的全面预算管控,逐步的提升综合竞争力,巩固公司发展基础。
2、优化全球子公司的产能布局,优化物流运转模式,为顶棚等新型产品项目的产能供给提供保障。
3、公司将积极跟踪汽车内饰件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加大创新的力度,完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流程和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把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岱美从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升级。
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员工综合素养,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战略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保证。
汽车生产和销售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汽车产业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性明显,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迅速,汽车消费活跃;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汽车产业发展放缓,汽车消费增长缓慢。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为整车厂配套的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销售,尽管公司的绝大多数客户是国际知名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经营稳定,业绩良好,但如果其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的订单减少、存货积压、货款收回困难等情况,因此企业存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导致的风险。
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比重较大,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影响较大。公司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化工原料、钢材、工程塑料、面料及电子元器件等。受国际金融形势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幅度较大,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也呈现较大幅度波动,明显地增加了公司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管理难度。若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维持上涨趋势,将不利于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控制,进而影响企业盈利的稳定性。
公司产品目前的主要客户为宾利、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特斯拉、Rivian、丰田、本田、日产等全球主要整车厂商和上汽、一汽、东风、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主要整车厂商,以及麦格纳、江森自控、安通林、李尔、佛吉亚等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客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集中度较高,根本原因为:第一,世界汽车制造企业的集中度较高。第二,通常情况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须经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协会建立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后方可成为整车厂商的候选供应商,一旦成为整车厂商的供应商,则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较为稳定。供应商认证制度一方面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整车厂商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已经认证的供应商地位的稳固。
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需求下降,或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将给公司的经营及财务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制造商须承担其生产的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义务,因此,汽车制造商对为其配套生产零部件企业产品的质量发展要求很高,每个汽车零配件均须加以标识,如果零部件质量存在问题,汽车制造商可以追溯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进行赔偿。公司一直以来严格执行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全过程的精密检测和性能测试,凭借较强的质量检验能力,保证公司产品达到高质量要求,但如果因产品设计、制作的完整过程把关不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产品存在缺陷而被召回,公司将面临一定的赔偿风险。
公司十分注重提升研发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拥有一批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研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与市场需求同步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公司基本的产品遮阳板、头枕等产品的研发技术都拥有国家专利。但公司在新产品研发保持与市场同步的过程中,如果因设计失误造成产品与客户的要求不符或未能及时完成开发,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则面临由此造成的业务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同时,公司还面临着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方向可能失误的风险。
公司拥有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占比较高。因此,如果进口国对公司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或实施加征反倾销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则对公司产品的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出口美国占比较高,如果美国对中国增收关税,则对公司产品的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公司出口产品主要是采用美元进行结算,虽然通过远期结汇等方式能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但由于并未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公司出口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可能会产生汇兑损失,如果未来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扩大,将对公司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经营成果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不利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岱美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